内容导航:
- 前言
在具体编程时,访问级别往往在两个方面影响我们决策:
-
使用来自其他来源的类时,比如Java平台中的类,访问级别决定自定义类可以使用这些类的哪些成员。
-
在编写自定义类时,需要决定类的构造方法、以及每个成员变量和每个方法的访问级别。
尤其在编写自定义类时,它们往往要被其他人使用,但又希望不会发生因被误用而导致的错误,那么,合理地使用访问级别将帮助我们避免此类情况发生。对于如何选择访问级别,建议参考如下原则:
-
顶级类型建议统一使用
public
声明。 -
类的某些特定成员,且有特殊意义,应该用
private
保证最严格的访问级别,否则不要轻易使用private
。比如设计单例模式时将构造方法私有化以防止类体外被创建实例。 -
属性可以用任意一个访问级别修饰符,但除了常量之外,避免在生产环境使用
public
属性。尤其是实例变量(非静态变量)建议用private